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吉林省建筑工程中抗震超限的界定标准及适用范围,明确了各类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中超限的判定方法和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吉林省范围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与审查。
Title:Building Engineering Seismic Over-limit Definition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P2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建筑工程抗震超限界定标准》DB22/T 5111-2017是吉林省地方性标准,用于指导和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中涉及的超限情况。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吉林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在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及以上地区的结构体系或构件存在超限情况时使用。这表明标准主要针对高烈度设防地区,并且特别关注那些超出常规抗震设计范畴的情况。
其次,关于超限建筑的定义至关重要。标准指出,当建筑结构形式复杂、高度超过规范允许值、转换层位置不合理、竖向不规则程度严重等情况出现时,即被视为超限建筑。例如,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而言,如果其高度超出规定限制,则需要按照本标准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再者,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评判指标。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结构平面布置是否规则、是否存在较大的质量和刚度偏心、抗震措施是否符合要求等。这些指标为判断一个项目是否属于超限提供了量化依据。
此外,标准强调了设计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要求设计单位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鼓励采用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来提高建筑物的整体抗震能力。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已经建成但未达到现行抗震标准要求的既有建筑,《建筑工程抗震超限界定标准》也给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建议通过加固改造等方式提升其抗震性能,确保公共安全。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抗震超限界定标准》DB22/T 5111-2017不仅细化了超限建筑的概念,而且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有助于推动吉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筑工程抗震水平的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