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及使用维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Title:Code for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ement Polystyrene Shell Grid Concrete Wall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91.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技术规程》(DB22/T 5113-2017)是一部专门针对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的标准文件。以下是对该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材料要求
4.1.1 水泥聚苯模壳
水泥聚苯模壳是构成墙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墙体的整体质量。标准规定了模壳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吸水率等。例如,模壳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30MPa,这一数值确保了模壳在承受荷载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4.1.2 钢筋
钢筋作为增强材料,其选用需符合GB/T 1499的相关规定。具体来说,钢筋的屈服强度应不低于400MPa,伸长率不小于16%。这些参数保证了钢筋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抵抗拉力,并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以适应结构变形。
设计原则
5.1.1 墙体厚度与高度
墙体的设计厚度不得小于150mm,而单层墙体的高度不宜超过3m。这样的设计考虑到了墙体的承重能力和抗震性能。同时,对于多层墙体连接处,必须设置构造柱或圈梁来加强整体刚度。
5.1.2 抗震设计
根据地区地震烈度的不同,墙体的抗震设计有不同的要求。在地震烈度为8度及以上区域,墙体内部需配置双层双向钢筋网片,并且每隔500mm布置一道拉结筋。
施工工艺
6.2.1 模壳安装
模壳安装前需要检查其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安装时,相邻两块模壳之间的缝隙宽度不得超过5mm,并使用专用粘接剂填充密实。此外,每块模壳都必须牢固固定在基础上,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位移。
6.2.2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60~200mm之间,浇筑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模壳上浮现象。振捣棒插入间距不大于300mm,且每次振捣时间不少于10秒,直至模板内混凝土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为止。
验收标准
7.1.1 外观质量
验收时首先要检查墙体表面是否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孔洞等缺陷。墙面垂直度允许偏差为±5mm/m,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m。
7.1.2 力学性能检测
按照GB/T 50081的规定对墙体进行取样试验,测定其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合格标准为:抗压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5%,抗剪强度不低于设计值的90%。
以上是对DB22/T 5113-2017中部分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旨在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规程。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有效提升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建筑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