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的原则、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 of Wetland Occupation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276-2024建设项目占用湿地生态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科学评估建设项目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湿地生态现状调查
该条款要求全面掌握拟建项目所在地的湿地类型、面积、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状况。特别强调要关注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的种类与数量。例如,在青海地区进行调查时,需重点关注普氏原羚等特有物种的栖息环境。
5.2 生态影响预测
此部分规定了预测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生态影响的方法。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数学模型或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未来变化趋势。比如,通过GIS技术模拟道路建设导致的水文条件改变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程度。
6.1 生态补偿措施
提出了具体的补偿原则和技术路径,包括异地重建、功能替代及资金补偿等多种形式。对于面积损失较大的情况,建议优先考虑异地重建方案,并确保新址具备同等甚至更优的生态环境质量。同时,还应制定长期监测计划以验证补偿效果。
7.1 报告编制要求
明确了报告的内容框架和格式规范,要求涵盖背景介绍、方法论阐述、数据结果展示及结论建议等四大部分。其中,数据结果部分应当清晰直观,可以适当运用图表辅助说明,如柱状图表示不同区域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
这些条款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影响评价体系,旨在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上述标准,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