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流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从事道路运输相关活动的企业和单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
Title:Safety Risk 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Industry - Part 2: Road Transport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57.2-2023《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第2部分:道路运输》是一项针对道路运输领域制定的安全风险管理技术规范。该标准从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方面对道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为企业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5.1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本条款强调了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制定风险管理规章制度。企业需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并将结果应用于日常安全管理中。此外,还要求企业保持记录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确保风险管理活动有据可查。
6.2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是风险评估的基础环节。标准推荐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等常用工具来识别潜在危险因素。对于道路运输而言,特别需要注意驾驶员状态、车辆状况、路况环境等因素。例如,在评估驾驶员状态时,不仅要考虑其驾驶技能,还要关注心理压力、疲劳程度等情况;而在检查车辆状况时,则需全面涵盖制动系统、轮胎磨损等多个方面。
7.3 风险等级划分
根据可能性与严重性的组合,将风险分为四个级别:极高风险、高风险、中等风险和低风险。极高风险意味着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而低风险则表示影响较小。企业应当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如极高风险需立即停止相关作业直至整改完成,高风险则需要加强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
8.4 应急预案编制
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手段。标准要求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应急组织架构、信息通报流程、现场处置方案等。同时,还应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更新调整预案内容。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读,整个标准涵盖了更多细节规定,旨在帮助企业构建全面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实施过程中还需注意与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相协调,确保符合国家整体安全监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