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橘小实蝇在柿生产中的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包括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农业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柿种植过程中橘小实蝇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ctrocera dorsalis Control - Part 4: Persimm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56.4-2023《橘小实蝇防控技术规程 第4部分:柿》是一项专门针对柿树上橘小实蝇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监测与预警
- 标准要求在柿园内设置诱捕器,通常每公顷布置3至5个诱捕器。诱捕器应放置于树冠内部通风良好且光照充足的位置。
- 监测频率为每周至少一次,记录诱捕到的橘小实蝇数量及种类,并根据数据预测可能发生的虫害程度。
2. 物理防治措施
- 推荐使用黄色粘板作为物理防治手段之一。建议将粘板悬挂在树冠中部,高度保持在1.5米左右。
- 对于发现有橘小实蝇活动迹象的区域,可以采用人工摘除受害果实的方法来减少虫源。
3. 化学防治
- 在必要时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洒,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 施药时间最好选择晴天上午9点前或下午4点后,以提高药效并保护非目标生物。
4. 农业管理措施
- 加强果园管理,包括及时修剪枝条、清理落叶杂草等,创造不利于橘小实蝇生存繁殖的环境条件。
-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柿子树,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的害虫基数。
5. 综合防控策略
- 强调将上述各项措施结合起来实施,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体系。例如,在化学防治的同时配合使用物理方法和农业管理措施,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橘小实蝇对柿树的危害,保障柿子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