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橘小实蝇在李种植中的防控技术要求,包括监测预警、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及综合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地区李果园中橘小实蝇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actrocera dorsalis Control in Plum Plantations - Part 3: Pl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56.3-2023《橘小实蝇防控技术规程 第3部分:李》是一部专门针对李树上橘小实蝇防治的技术规范。以下选取了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监测与预警
根据标准中的规定,果园应在每年春季开始前设置诱捕器,每公顷设置不少于5个诱捕器。诱捕器应选择在果树的中上部悬挂,高度保持在1.5米左右。这一要求旨在尽早发现橘小实蝇的活动迹象,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2. 物理防控
条文中提到,在橘小实蝇成虫高峰期,应及时清理果园内的落果和病果,并将其深埋或焚烧处理。同时,建议使用黄色粘板悬挂于树冠内部,以减少成虫数量。这些物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3.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是控制橘小实蝇的重要手段之一。标准中指出,当诱捕器连续三天每天捕捉到超过10头橘小实蝇时,即可进行药剂喷洒。推荐使用的药剂包括噻虫嗪、溴氰菊酯等高效低毒产品。喷洒作业需避开果实采收期,并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确保安全间隔期后方可采摘果实。
4. 生物防控
生物防控强调利用天敌如寄生蜂来控制橘小实蝇的数量。果园管理者可以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引入本地优势寄生蜂种群,定期释放以增强自然控制效果。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驱避植物(如万寿菊)来干扰橘小实蝇的正常活动。
5. 综合管理策略
本部分特别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即结合上述多种防控措施形成合力。例如,在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病弱枝条及枯死组织,减少越冬虫源;夏季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等。
以上是对DB45/T 2756.3-2023中部分内容的重点解析,希望对从事李树栽培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