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国家储备林培育的总则、立地选择、树种选择与配置、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国家储备林的培育和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National Reserve Forest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国家储备林培育技术规程DB45/T 2746-2023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森林资源培育具有重要意义。该标准规定了国家储备林的建设原则、规划布局、树种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监测评价等内容。
在树种选择方面,规程强调要根据立地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乡土树种。例如桉树、相思树等速生丰产树种适合用于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而红锥、格木等珍贵树种则适合用于长周期的大径级材培育。
在造林技术上,规程要求采用良种壮苗,严格控制种植密度。对于桉树等速生树种,初植密度一般为1100-1650株/公顷;而对于珍贵树种,则建议控制在600-800株/公顷。同时强调要采用科学的整地方式,如块状整地或带状整地,并做好幼林抚育工作。
在抚育管理环节,规程提出要定期开展松土除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特别提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病虫害检查,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此外还要求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记录从造林到成林全过程的各项数据信息。
在监测评价体系中,规程明确指出要设立固定样地,定期监测林分生长状况、土壤肥力变化及生态效益指标。建议每5年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及时调整经营方案。同时鼓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无人机巡检、遥感监测等方法提高监测效率和精度。
这些关键条款为广西地区国家储备林的科学培育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