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病害类型与调查方法、技术措施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ve Maintenance of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 45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18-202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的发布旨在提高广西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提升道路安全性和通行能力。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尚未出现明显病害之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延缓病害的发生和发展,保持路面的良好使用性能。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场景,确保了养护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养护时机选择
标准指出,预防性养护的最佳时机是在路面状况指数(Pavement Condition Index, PCI)达到或接近良好状态时进行。通常情况下,当PCI值在80至90之间时是最佳的养护时间。过早进行养护会增加不必要的开支,而延迟则可能导致路面状况迅速恶化,增加后续修复的成本和难度。
养护方法选择
根据路面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的养护方法。例如,对于轻度裂缝,可以采用密封剂填充的方式;对于表面磨损较严重的路段,则可能需要进行微表处处理。标准强调了养护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科学评估,避免盲目施工。同时,还要求施工单位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力量,确保养护工程的质量。
材料质量控制
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养护效果。标准对用于预防性养护的各种材料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粘结剂、集料等。所有材料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且在进场前需经过严格检验。此外,还特别强调了环保型材料的优先选用,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施工过程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执行,不得擅自更改设计内容。施工期间要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确保工人安全以及周边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另外,还要求建立完整的施工档案,包括但不限于施工记录、检测报告等,以便于后期维护管理。
后期效果评估
完成养护作业后,应对养护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渗水系数等方面。如果发现实际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则应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持续跟踪监测,可以更好地掌握养护效果,为今后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总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DB45/T 2718-2023)是一部全面指导广西地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工作的权威性文件。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知识,还结合了当地实际情况给出了实用性强的操作指南,对于保障公路交通安全畅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