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要求,包括筛查方法、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对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患者的筛查与诊疗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AIDS with Penicilliosis Marneffei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11-2023《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筛查与诊疗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艾滋病患者并发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了“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定义,即由马尔尼菲篮状菌引起的一种机会性感染疾病。这一定义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统一的标准。
2. 筛查流程
- 筛查流程中强调了初次筛查应包括临床症状评估、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对于疑似病例,进一步进行真菌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确认诊断。
3. 诊断标准
- 确诊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①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②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特征性的酵母样细胞;③PCR检测阳性且有相关临床表现。
- 此外,还需结合患者的免疫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例如CD4+ T淋巴细胞计数低于一定水平时更易发生此类感染。
4. 治疗方案
- 推荐使用两性霉素B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并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辅以氟康唑或其他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
- 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用药计划,包括疗程长度及监测指标等。
5. 预防措施
- 提出了加强HIV感染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定期复查免疫功能参数,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感染迹象。
- 在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医务人员需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6. 随访管理
-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记录每次复诊的信息,包括体征变化、治疗效果评价等内容。
- 对于治愈后的患者也应保持长期跟踪,以便早期发现复发或并发症的情况。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的解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参照完整版文件执行。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45/T 2711-2023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