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护理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及相关单位在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的规范化操作。
Title:DB45T 2710-2023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pecifications for Gastric Pain (Chronic Gastriti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710-2023《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中医在治疗胃脘痛(慢性胃炎)方面的诊疗流程。以下将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诊断部分,标准强调了中医四诊合参的重要性。其中,望诊需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闻诊关注患者声音及呼吸气味;问诊重点在于询问病史、饮食习惯、睡眠状况等;切诊则通过脉象来判断病情轻重。这表明中医在诊断过程中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其次,在分型论治方面,标准提出了多种常见证候及其相应的治疗方法。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推荐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以健脾益气为主;肝胃不和型可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疏肝解郁为要;胃阴不足型则适用一贯煎加减,滋养胃阴是关键。这些方剂的选择均基于经典医籍并结合现代临床经验总结得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再者,关于调护措施,标准指出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膳食等,并且避免过度劳累与情绪波动。此外还特别提到针灸疗法的应用,选取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进行刺激,有助于缓解症状改善体质。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疗效评估标准。治疗后若出现胃脘部胀满减轻、食欲增加、大便正常等情况,则视为有效;反之如果症状未见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则需要重新审视诊断是否准确以及治疗方案是否得当。
综上所述,《中医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规范》不仅提供了详细的诊疗指南,而且体现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