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培育蟹种的场地要求、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利用稻田进行蟹种培育的生产活动。
Title:Rice Field Crab Seed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培育蟹种技术规范》(DB12/T 1322-2024)是一项针对稻田中河蟹人工繁殖与幼蟹培育的技术标准。以下从该标准的重要条文中进行详细解读。
选址与准备
标准指出,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且无污染的区域,土壤以壤土或沙壤土为佳。在稻田改造上,要求设置围栏防止河蟹逃逸,并开挖环形沟和中央沟,确保水深适宜。这些措施旨在为河蟹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长环境。
苗种投放
苗种投放前需经过严格筛选,确保健康无病害。投放密度建议每亩不超过800只,具体数量根据稻田条件调整。同时,要提前对稻田进行消毒处理,投放时注意温差适应性,避免因温度骤变导致应激反应。
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方面,标准强调定期监测水质,保持溶解氧含量不低于5mg/L,pH值控制在7.0~9.0之间。投喂饲料应遵循“四定”原则:定时、定位、定量、定质,初期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后期逐渐增加植物性饵料比例。此外,还需定期检查围栏完整性,及时清除杂草,预防疾病发生。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提出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包括疫苗接种、定期消毒以及发病后的隔离治疗等措施。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取样送检,查明病因后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勿滥用药物。
收获与销售
当河蟹达到商品规格时即可收获。收获时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对稻田结构的破坏。对于未达标的个体,则需继续留在稻田内饲养至下一年度。最后,在销售过程中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以上是对《稻田培育蟹种技术规范》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