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驴场高效养殖中精细化分群管理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规模化驴场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改进。
Title:Efficient Breeding Technology for Large-scale Donkey Farms - Part 1: Refined Grouping Manag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415.1—2024规模化驴场高效养殖技术 第1部分:精细化分群管理》是一项内蒙古自治区的地方标准,为驴的规模化养殖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分群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驴的分群应基于年龄、性别、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进行分类。具体而言,幼驹、成年驴、种驴、后备驴等不同阶段的驴需分开饲养,确保各阶段驴群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得到满足。同时,公母驴也应分开饲养,避免不必要的交配行为影响生产效率。
二、饲养密度
标准规定了驴舍内的饲养密度,每头驴所需的空间面积为6平方米以上。这一要求旨在保证驴群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因拥挤导致的争斗和疾病传播风险。合理的饲养密度有助于提高驴群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三、饲料与饮水
在饲料方面,标准强调要根据驴的不同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全价配合饲料,并确保饲料的新鲜度和适口性。饮水供应必须充足且清洁,每天至少提供两次清洁饮用水,特别是在炎热季节或高强度劳动后,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现象的发生。
四、卫生防疫
标准要求定期对驴舍进行消毒处理,每月至少一次全面消毒,日常则需保持驴舍的清洁卫生。同时,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计划实施疫苗接种,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发生。一旦发现病驴,应立即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五、环境控制
驴舍内温度应维持在5℃至25℃之间,湿度控制在50%到70%范围内。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则要加强通风降温措施,如安装风扇或喷淋系统。此外,光照时间也应适当调节,以模拟自然光照周期,促进驴的正常生理节律。
六、日常管理
标准还特别提到,驴场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同时,建立健全驴群档案制度,记录每头驴的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情况及繁殖记录等,便于跟踪管理和遗传改良工作。
综上所述,《DB15/T 3415.1—2024》从多个方面为驴的精细化分群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对于提升规模化驴场的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从业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不断优化养殖模式,推动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