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规模化驴场中分娩母驴的管理要求,包括产前准备、分娩过程管理、产后护理及卫生防疫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规模化驴场的分娩母驴管理。
Title:Management Regulations for Parturient Donkeys in Large-scale Donkey Farms - DB15T 3416—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416—2024《规模化驴场分娩母驴管理规程》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规模化驴场分娩母驴管理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分娩母驴的饲养、护理、卫生防疫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提高驴场生产效率和保障母驴健康提供了科学依据。
首先,标准明确了分娩舍的基本要求。分娩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地面应平整防滑且易于清洗消毒。分娩栏的设计要符合母驴体型特征,确保母驴能够自由活动同时便于观察和操作。这有助于为母驴提供舒适安全的分娩环境,减少应激反应,促进正常分娩。
其次,关于分娩前的准备措施。标准规定在母驴临近预产期时,应进行全面体检,包括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监测,以及乳房、外阴部的检查。同时要做好分娩用品的准备工作,如干净的毛巾、消毒液、接生绳等。必要时可提前将母驴转入分娩舍适应环境,确保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第三,分娩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专人全程监护分娩过程,密切观察母驴产力、产道及胎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助产措施或请专业兽医处理。接产人员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发生。此外,还要做好初生驴驹的护理工作,及时清理口腔鼻腔黏液,确保呼吸道通畅,并协助母驴完成胎衣排出。
第四,产后护理要点。母驴分娩后需要加强营养供给,适当补充优质青干草、精料和多维电解质等,以促进体力恢复。同时要保持分娩舍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垫草,每日消毒一次。母驴产后一周内不宜剧烈运动,应安排专人看护,观察恶露排出情况和子宫复旧进程。
第五,疫病防控措施。规模化驴场应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定期开展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分娩母驴产前一个月要加强免疫保护,重点预防破伤风、子宫内膜炎等疾病。分娩过程中要注意器械消毒和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隔离诊治,防止疫情扩散。
最后,记录与档案管理。标准强调分娩全过程必须详细记录,包括母驴编号、预产期、实际分娩时间、产仔数、体重、健康状况等信息。这些资料不仅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也为后续繁殖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驴场应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存相关文件,确保可追溯性。
总之,DB15/T 3416—2024《规模化驴场分娩母驴管理规程》从多个维度对分娩母驴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涵盖了环境控制、健康管理、助产技术、产后护理等各个方面。遵循这一标准,可以有效提升驴场管理水平,降低生产风险,实现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