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中草原资源的清查原则、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全民所有草原资源资产的清查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Inventory of Publicly Owned Natural Resource Assets - Part 4: Grassland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技术指南 第4部分:草原资源》(DB15/T 3404.4—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草原资源资产的清查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草原资源清查的基本原则
标准指出,草原资源清查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开展清查时,需确保数据采集方法科学合理,调查范围全面覆盖,并且具体的操作流程简单易行,便于实际执行。
2. 草原资源分类与编码
草原资源按照其用途和生态功能被划分为不同类别,并赋予唯一的编码标识。例如,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以及改良草地分别有不同的分类代码。这种分类有助于统一管理,便于后续的数据统计分析及政策制定。
3.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采集应当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对于面积较大或地形复杂的区域,优先使用卫星影像等遥感手段获取初步信息;而对于关键点位,则需要通过现场踏勘核实确认。此外,还要求记录详细的植被类型、土壤状况等相关自然属性信息。
4. 清查成果表达形式
清查结果应以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的形式呈现。其中,图件主要包括草原分布图、土地利用现状图等;表格则用于列出各类别草原的具体数量及其变化情况;而文字报告则需总结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
5. 质量控制措施
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准确,标准强调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但不限于事前培训、事中检查、事后验收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环节。同时,还规定了必要的抽样复核比例,以验证原始数据的可靠性。
6. 成果应用方向
清查所得资料可用于支撑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领域的工作。特别是对于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草原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对DB15/T 3404.4—2024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