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德宏州水稻稻瘟病防控的技术要求,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药剂使用及综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德宏州区域内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
Title:Dehong Prefecture Rice Blast Disease Contro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56-2024《德宏州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规范》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防控原则、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防控原则
标准明确指出,稻瘟病的防控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要求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控体系。例如,在选择品种时,应优先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且要合理布局种植结构,避免单一品种的大面积连作,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同时,要加强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水肥条件,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
二、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是稻瘟病防控的基础。标准中提到,要实行轮作制度,特别是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的病原菌数量。此外,还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残体,防止病菌再次侵染。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这样可以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在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其抗病性。
三、化学防治措施
当稻瘟病已经发生或即将爆发时,化学防治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标准规定,在发病初期就要开始喷施杀菌剂,常用的药剂包括三环唑、稻瘟灵等。需要注意的是,药剂的选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病菌的抗药性情况来决定,不能盲目使用。每次用药后,要间隔一定的时间再进行下一次喷洒,以免产生抗药性。另外,喷雾时要保证药液均匀覆盖到叶片上,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物理防治措施
除了上述两种方法外,物理防治也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标准建议采用灯光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或其他光源吸引并杀死飞虱等传播媒介昆虫,从而切断病害传播途径。此外,还可以铺设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田块,保护水稻免受侵害。
五、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及时发现稻瘟病的发生至关重要。标准强调,各地要建立健全稻瘟病监测网络,定期开展田间调查,掌握病情动态。一旦发现病害迹象,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尤其是高温高湿天气,因为这种环境非常适合稻瘟病的发展。
六、培训与宣传
为了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标准还特别提出要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向广大农户普及稻瘟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识别能力和应对水平。同时,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德宏州水稻稻瘟病防控技术规范》为当地稻瘟病的防控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案。只有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稻瘟病带来的损失,保障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