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坛紫菜病害防治的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主要病害及其症状、防治措施和技术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坛紫菜养殖过程中的病害防治。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isease Control of Porphyra haitanen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3/T 075-2024坛紫菜病害防治技术规范》是浙江省温州市针对坛紫菜病害防治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深入解析其核心内容。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标准明确界定了坛紫菜病害、病原物等专业术语。其中坛紫菜病害指影响坛紫菜正常生长发育的各种疾病总称,包括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害。这一定义为后续病害诊断提供了依据。
二、病害监测
标准要求养殖单位应建立病害监测制度,配备必要的检测设备和人员。规定每10天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巡查,重点检查坛紫菜叶片有无异常斑点、腐烂等情况。发现疑似病害时需立即取样送检,并记录发病时间、地点、面积等信息。这有助于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三、预防措施
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如控制养殖密度,保持水体交换畅通;定期清洗养殖设施,避免污物积累;合理投喂饵料,增强坛紫菜抗病能力。特别是强调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消毒剂对养殖环境进行定期消毒,这是防止病原物滋生的重要手段。
四、病害诊断
对于坛紫菜常见病害如褐斑病、黑斑病等,标准给出了详细的诊断流程。包括采集样本后进行显微镜观察、病原分离培养等步骤。特别指出当无法确定具体病原时,可送至专业机构进一步鉴定。准确的病害诊断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
五、防治方法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标准推荐了相应的化学药剂、生物制剂及物理方法。例如褐斑病可用含氯消毒剂处理,黑斑病则建议采用低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喷洒。同时强调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药剂,不得随意加大剂量或频次,以防止产生抗药性并保护生态环境。
六、安全防护
为保障操作人员健康,标准特别强调在实施病害防治过程中必须佩戴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身体接触部位,并妥善处置剩余药剂和废弃物。此外还要求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安全意识。
该标准通过上述系统化的规定,为坛紫菜病害防治提供了科学指导,有助于提升坛紫菜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