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以及成果提交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重点建设用地的土壤污染遥感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Soil Pollution in Key Construction Land - DB11T 2217-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1/T 2217-2024《重点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遥感监测技术规范》是北京市发布的关于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土壤污染遥感监测的各个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3 数据采集
本条款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要求使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作为主要数据源,并辅以无人机航拍数据。采集时需确保影像覆盖整个监测区域且无云遮挡,时间上应选择植被生长旺盛期。此外还强调了数据的时间一致性,即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应在相同或相近条件下获取,以保证可比性。
6.2 土壤污染风险筛选
根据6.2.1的规定,利用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信息与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模型相结合,初步筛选出可能存在污染风险的重点地块。这一过程需要结合历史资料和现场调查结果,综合判断地块是否属于重点监控对象。同时,6.2.2指出对于已知污染源周边区域应加密布点监测,提高监测精度。
7.3 成果表达
在成果表达方面,7.3.1明确要求制作专题图件展示监测结果,包括但不限于土地利用现状图、污染风险分布图等。7.3.2进一步指出专题图件应采用统一坐标系和比例尺,以便于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对比分析。另外,还要求编制详细的监测报告,内容涵盖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及建议等。
以上三个方面的解读体现了标准对于数据质量、风险识别以及成果应用的关注,有助于提升土壤污染遥感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