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青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条件、鉴定方法及结果判定。本文件适用于玉米品种对青霉穗腐病抗性的鉴定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istance Identification of Major Diseases in Corn and Sorghum - Part 7: Corn Penicillium Ear R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2219.7-2024《玉米 高粱主要病害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7部分:玉米青霉穗腐病》是一项专门用于指导玉米青霉穗腐病抗性鉴定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试验条件、接种方法到病情调查和抗性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确保了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试验条件方面,标准要求试验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均匀的地块,且前茬作物不能为玉米。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次数不少于3次,小区面积不小于20平方米。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环境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保证试验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关于接种方法,标准指出应在玉米雌穗吐丝期进行人工接种。具体操作是将产孢培养基上的青霉菌株悬浮液均匀喷洒于玉米雌穗花丝上,每株喷洒量为5毫升左右。为了提高接种效果,还可以配合使用湿润剂。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接种浓度和时间,以模拟自然发病条件。
在病情调查环节,标准规定要在玉米收获前7-10天进行调查。调查时按照对角线五点取样法选取样本,每个重复选取5株,共调查15株。调查内容包括穗腐病的发病率和严重度。发病率是指发病植株占总调查植株的比例,而严重度则是指发病植株上病斑面积占整个穗轴表面积的比例。通过这两个指标可以全面评估玉米品种对青霉穗腐病的抗性水平。
抗性评价依据病情指数进行分级。病情指数计算公式为:病情指数 = (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代表值)×100。根据病情指数,将抗性划分为高抗、抗病、中感、感病四个等级。这种分级方法直观明了,便于实际应用。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试验记录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录试验全过程,包括试验地点、品种信息、气候条件等,以便追溯和验证。同时,建议在同一地区连续进行两年以上的试验,以获得更稳定可靠的抗性评价结果。
总之,DB21/T 2219.7-2024标准为玉米青霉穗腐病抗性鉴定提供了系统化的操作指南,对于促进玉米品种选育和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