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系统的通用要求,包括系统功能、数据接口、安全防护、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
Title: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information system of construction safety supervision in highway and waterway projects in Jiangsu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U 0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系统建设过程中,TJSJTQX 68-2025《江苏省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监理信息化系统通用要求》作为一项重要地方标准,对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前一版本(如TJSJTQX 68-2019),2025版在内容结构、功能模块、数据接口等方面进行了较大调整。本文聚焦于“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监控功能”的新旧版本差异,结合实际应用案例,深入解读其变化与实施要点。
首先,从标准的演变来看,2019版标准中虽然已提出“应具备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功能”,但对其具体实现方式、数据来源、更新机制等并未作出明确要求。而2025版则进一步细化,明确提出“系统应具备实时采集施工现场关键风险点数据,并通过算法模型进行动态分析与预警”的功能要求。这一变化体现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监管”的转变,是当前工程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其次,在实际应用中,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监控功能的落地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施工现场环境复杂多变,风险因素众多,如何精准识别并分类是关键。例如,在桥梁桩基施工中,泥浆池坍塌、起重设备失稳、高空作业坠落等风险需被系统识别并纳入监测范围。另一方面,数据采集手段和频率直接影响系统运行效果。2025版标准强调“应结合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监控、人员定位等技术手段,实现对高风险作业区域的全天候监控”,这要求施工单位在前期部署阶段必须做好硬件设施的选型与安装。
再者,系统还需具备一定的智能分析能力。2025版标准中提到“系统应能基于历史数据和现场实况,自动生成风险等级评估报告,并向相关责任人推送预警信息”。这意味着,系统不仅要“看得见”,还要“想得清”。例如,在隧道施工中,若围岩变形速率超过设定阈值,系统应能自动触发报警,并建议采取支护加强或停工措施。这种智能化处理能力,极大提升了安全管理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此外,标准还对数据共享与协同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2025版指出,“系统应与交通主管部门、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平台实现数据互通”,以形成闭环管理。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监管效率,还能避免因信息孤岛导致的安全隐患。例如,在某高速公路项目中,由于各参建单位之间数据不互通,导致某次边坡滑移事故未能及时发现,造成严重后果。而新版标准的实施,将有效规避此类问题。
综上所述,TJSJTQX 68-2025对施工安全风险动态监控功能的强化,标志着江苏省在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管理方面迈入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对于施工单位而言,应高度重视标准的贯彻执行,提前规划系统建设方案,合理配置资源,确保系统真正发挥实效。同时,也期待未来更多类似标准的出台,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