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数字渔场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架构、基础设施、感知系统、数据管理、智能应用、安全体系和运行维护等通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浙江省内数字渔场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
Title: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Digital Fishery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1355-2024数字渔场建设通用要求》是一项针对数字渔场建设的重要地方标准,其内容涵盖了数字渔场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推动渔业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技术指导。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条文出发,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数字渔场”的概念,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渔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渔业生产模式。这一定义强调了数字渔场的核心在于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应用,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养殖设施,还涉及大数据分析、物联网设备等高新技术。
系统架构
在系统架构部分,标准提出了数字渔场应具备的基础架构模型。该模型通常包含感知层、传输层、处理层和服务层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感知层负责采集环境数据如水温、溶氧量等信息;传输层确保这些数据能够安全稳定地传递至处理层;处理层则利用云计算或边缘计算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服务层最终向用户提供决策支持、预警服务等功能。这种分层设计有助于构建高效稳定的数字渔场运行体系。
数据采集与处理
对于数据采集而言,标准特别指出需要采用高精度传感器来保证数据质量,并且要求定期校准以维持测量准确性。同时,在数据处理环节,建议使用先进的算法模型来预测未来趋势并优化资源配置。例如,基于历史数据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鱼群生长状况及疾病爆发风险。
安全保障措施
鉴于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标准也专门设置了安全保障章节。它要求所有涉及个人信息或者敏感业务数据的操作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机制;此外还需采取加密存储、访问控制等一系列防护措施防止非法入侵。另外,定期开展安全审计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之一,这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漏洞并加以修复。
实施建议
为了更好地落实上述各项要求,标准最后给出了几点实施建议。首先,各相关单位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工作,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以便更好地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其次,鼓励企业间交流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进整个行业向前发展;最后,则是要持续关注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动态,不断改进自身方案使之更加完善。
总之,《DB33/T 1355-2024数字渔场建设通用要求》为我国数字渔场建设提供了全面而具体的指导方针,对于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实质,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