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杉木无节材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选择、良种选择、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及采伐利用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杉木无节材的培育与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ultivation of Knot-free Timber of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杉木无节材是指从杉木中生产出的没有节疤的优质木材,这种木材在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具有很高的价值。福建省发布的DB35/T 2166-2024《杉木无节材培育技术规程》为杉木无节材的培育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技术规范。以下将对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选址与整地
规程指出,选择土壤深厚、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造林地是保证杉木健康生长的基础。整地时要求深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具体操作上,建议采用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的方式,整地深度应在30厘米以上,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竞争,促进幼苗根系发育。
2. 苗木选择与栽植
规程强调了苗木质量的重要性,要求选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容器苗进行栽植。栽植密度应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一般情况下株行距控制在2米×2米左右。栽植时间宜选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雨季来临前完成,此时气温适中,有利于苗木成活和早期生长。
3. 抚育管理
在抚育过程中,规程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首先,要加强水分管理,在干旱季节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其次,要定期除草松土,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以减少杂草对养分的竞争。此外,还应适时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逐渐增加磷钾肥的比例,促进树木木质化,提高木材质量。
4. 病虫害防治
针对杉木常见的病虫害问题,规程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理方法。例如,对于松梢螟等食叶害虫,可通过释放天敌昆虫或使用生物农药进行防治;而对于炭疽病等真菌性疾病,则需要加强通风透光条件,并喷洒适当的杀菌剂。同时,规程特别提醒,在使用化学药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避免环境污染。
5. 采伐与加工
规程规定了杉木无节材的最佳采伐期为树木胸径达到15-20厘米时,此时木材材质优良,无明显节疤。采伐后需及时修枝截干,去除不必要的枝条,保留主干部分用于后续加工。加工环节则需要注意切割角度和平整度,确保最终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通过遵循上述规程的各项要求,可以有效地提升杉木无节材的质量与产量,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木材的需求。这不仅有助于保护森林资源,还能推动林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