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省市县联动更新的技术要求、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联动更新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vincial, Municipal and County Collaborative Updating of Basic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2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738-2024《基础地理信息省市县联动更新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旨在规范基础地理信息在省、市、县三级之间的数据更新工作,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开展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工作,包括数据采集、处理、整合、发布和共享等环节。这为全省范围内地理信息的统一管理提供了依据,有助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实现跨层级的数据协同。
二、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联动更新”、“元数据”、“空间参考系”等关键概念。例如,“联动更新”是指通过制定统一的技术流程和技术要求,在不同行政级别之间同步更新地理信息数据的过程。这一定义明确了更新工作的核心内涵,即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三、数据更新周期
规定了省级层面每年至少更新一次,市级层面每半年至少更新一次,县级层面每季度至少更新一次。这种分级更新频率设置充分考虑了各级行政区划的工作量差异和数据需求紧迫程度,有利于合理分配资源。
四、数据更新内容
主要包括地名地址、水系、道路、建筑物等要素。对于新增的重要设施如新建桥梁、隧道等应优先更新。同时强调了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理方法,比如对废弃道路的标注方式等。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最终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
五、质量控制措施
提出了建立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包括事前检查、事中监控和事后评估三个阶段。特别强调了实地核查的重要性,要求至少抽查10%的更新点位,并记录详细情况。此外还规定了验收合格率不得低于95%,以保证整体数据质量。
六、成果提交格式
统一了成果文件的命名规则、存储结构以及元数据填写标准。例如,所有矢量数据需采用GML格式保存;影像资料分辨率不低于0.5米;电子文档须附带数字签名等。这些具体要求便于后续的数据交换与集成使用。
七、安全保障机制
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采取加密传输、权限控制等手段保护敏感信息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同时鼓励采用国产自主可控软件工具完成相关操作,减少对外部系统的依赖风险。
八、培训考核制度
明确指出各级技术人员必须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考核后才能上岗作业。培训内容涵盖最新技术标准解读、实际案例分析等方面。此举旨在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保障整个更新过程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九、监督评价体系
构建了由上级部门定期巡查、第三方机构独立审核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一旦发现重大质量问题将启动整改程序,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责。这种闭环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各项规定的落实到位。
十、持续改进方向
建议根据实践反馈不断优化完善本标准的内容框架,适时增加新技术的应用指引,比如利用无人机航拍获取更精准的地面影像资料,或者借助人工智能算法自动识别变化区域等。这样可以保持标准的生命力和适应性。
综上所述,《基础地理信息省市县联动更新技术规范》不仅确立了一套完整的业务流程,而且从多个维度强化了执行力度,为推动江苏省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