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制冷剂回收与再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污染控制技术要求、操作规程、设备设施要求及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制冷剂回收与再循环利用过程中污染控制的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ollution Control of Refrigerant Recovery and Recycl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5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67-2024《制冷剂回收与再循环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制冷剂回收与再利用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从环保和安全的角度出发,对制冷剂的回收、净化、再循环及检测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是对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界定了“制冷剂回收”、“再循环利用”等关键术语,确保了行业内对于这些概念的一致理解。例如,“制冷剂回收”是指将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通过特定设备收集起来的过程,而“再循环利用”则是指经过处理后的制冷剂重新用于相同或类似用途。
回收操作要求
标准强调了在进行制冷剂回收时的安全措施和技术要求。比如,在回收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专用设备,并且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培训。此外,还要求在回收前确认系统内无残留物,以防止交叉污染。
净化处理流程
对于回收后的制冷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净化处理步骤。包括但不限于物理过滤去除杂质、化学吸附去除水分和酸性物质等方法。这些措施旨在保证再次使用的制冷剂质量达到行业标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再循环利用条件
明确了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将回收并净化过的制冷剂再次投入使用。这不仅限于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产品之间,也允许不同品牌但相同类型制冷剂之间的互换使用,前提是经过严格测试证明其性能参数满足要求。
检测与记录
为了保证整个过程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标准要求每次回收、净化以及再利用都需做好详细的记录,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检查。同时建议建立完整的档案管理系统来保存相关信息,便于日后查询验证。
环境保护措施
特别指出在整个制冷剂管理链条中应采取有效手段避免泄漏造成大气臭氧层破坏或温室效应加剧等问题。鼓励采用低GWP值(全球变暖潜能值)的新一代环保型制冷剂替代传统高危害性的种类。
以上内容仅为标准部分内容摘要及深度解读的一部分,实际应用时还需结合具体场景灵活运用相关规定。希望上述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执行DB41/T 2667-202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