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药用菊花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原则、防治策略、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和化学措施。本文件适用于药用菊花种植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Major Diseases and Pests of Medicinal Chrysanthem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58-2024《药用菊花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药用菊花病虫害防治的地方标准。以下是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标准强调了在药用菊花种植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结合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等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防治。这意味着不能单纯依赖化学农药,而是要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生态调控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农业防治
- 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实行与非菊科作物的轮作,可以有效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的数量。
-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适应当地环境且抗性强的菊花品种,从源头上减少病虫害风险。
- 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残株落叶,减少越冬病原物和虫源。
3. 物理防治
- 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趋黄色害虫。具体操作时可按照每亩布置20-30块黄板,悬挂高度略高于植株顶部。
- 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在成虫羽化期使用,能够有效捕杀害虫成虫。
4. 生物防治
- 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控制蚜虫等害虫种群数量。
- 应用微生物制剂如白僵菌、绿僵菌等来防控蛴螬等地下害虫。
5. 化学防治
- 明确规定了不同病虫害发生时期推荐使用的药剂及其浓度。例如对于霜霉病可用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
- 强调安全间隔期,确保采收前禁止施药,保障药材质量安全。
6. 监测预警系统建立
建立健全病虫害监测网络,定期调查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根据预测结果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比如设置测报点记录病虫害种类、数量及发生规律,为决策提供依据。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的核心要点,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有效地开展药用菊花病虫害管理工作,提高产品质量并保护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