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地膜残留调查监测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调查方法、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报告编制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农田地膜残留情况的调查与监测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vestigation and Monitoring of Residual Mulch Film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70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43-2024《农田地膜残留调查监测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河南省地方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规范农田地膜残留的调查和监测工作。这项标准对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少地膜残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了“地膜残留”的概念,即在农田土壤中未被有效回收的地膜碎片或薄膜。这一定义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了调查监测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在调查方法的选择上,标准推荐使用网格法进行布点。具体来说,要求每公顷设置不少于5个采样点,并且采样深度应达到20厘米。这样的规定有助于全面掌握不同区域内地膜残留的情况,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再者,关于样品处理与分析,标准指出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经过风干、过筛等预处理步骤后才能进行检测。并且强调使用化学分解法测定残膜量时,所使用的试剂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以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监测报告应当包含基本信息如地理位置、土壤类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内容外,还需列出具体的监测数据表格及图表形式展示结果。这不仅便于使用者查阅理解,也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为了保障整个流程的专业性和一致性,标准建议定期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开展培训,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监测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综上所述,《农田地膜残留调查监测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性地规定了如何有效地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的调查与监测活动。它不仅是指导基层技术人员操作的手册,更是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