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望春玉兰苗木繁育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繁殖技术、嫁接繁殖技术、扦插繁殖技术、苗期管理及出圃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望春玉兰苗木繁育及其相关林业生产和绿化工程活动。
Title:Wangchun Magnolia - Part 2: Nursery Propag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望春玉兰是一种珍贵的园林植物,其苗木繁育技术直接影响到种植效果和生态效益。DB41/T 2627.2-2024《望春玉兰 第2部分: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为望春玉兰的规模化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文出发,对规程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种苗选择上,该规程明确指出母树应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且年龄在15至30年之间的优良单株。种子需来源于健康植株,要求饱满、无损伤,并且在采收后立即进行处理以保持活力。此外,种子的净度不得低于90%,发芽率不低于85%。这些规定确保了种苗的质量,为后续培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在播种育苗环节,规程建议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5公斤左右。覆土厚度应在1.5至2厘米之间,播种后要及时浇水并覆盖稻草等材料保温保湿。这一系列措施有助于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再者,关于幼苗管理,规程强调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特别是在幼苗出土后,要定期检查土壤湿度,适时灌溉,避免干旱或积水现象的发生。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优先使用有机肥料。对于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则应及时采取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加以控制,防止病情扩散。
最后,在苗木出圃前,规程要求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株高、地径、根系发育状况等方面。只有达到标准的苗木才能出圃定植。同时,还应注意包装运输过程中的保护工作,确保苗木安全到达目的地。
综上所述,DB41/T 2627.2-2024《望春玉兰 第2部分:苗木繁育技术规程》从种苗选择到育苗管理再到出圃检测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的操作规范,为望春玉兰的高效繁殖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技术要求,可以有效提升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效,促进林业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