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米中环酰菌胺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包括样品的制备、提取、净化及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检测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大米中环酰菌胺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测定。
Title:Determination of Cyprodinil and Fludioxonil Residues in Rice by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2684-2017 是吉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测定大米中环酰菌胺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方法。以下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大米样品中环酰菌胺和啶酰菌胺残留量的检测。明确了适用范围,确保检测方法适用于特定类型的样品。
2. 原理:试样经乙腈提取后,使用正己烷脱脂,再通过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进行测定。这一过程保证了样品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试剂和材料:包括内标物、标准品、溶剂等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试剂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基础。
4. 仪器设备:气相色谱仪应配备电子轰击源(EI)或化学电离源(CI)接口的单四极杆质谱仪。确保仪器性能满足检测需求。
5. 样品制备:样品需粉碎并通过20目筛,精确称取10g置于50mL聚丙烯离心管中。样品预处理步骤直接影响最终分析结果。
6. 分析步骤:将样品与内标混合后加入提取液,在一定条件下振荡提取,然后按照规定的流程完成净化、浓缩等操作。严格遵循每一步骤对于确保数据准确性至关重要。
7. 定量方法:采用外标法定量,建立标准曲线。通过比较待测物质与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响应值来确定含量。
8. 结果计算:根据公式计算出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实际浓度,并报告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正确地处理原始数据并表达最终结果非常重要。
9. 方法验证:要求至少进行七次独立重复实验以评估方法重现性。良好的重现性证明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对DB22/T 2684-2017标准中一些核心部分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你理解和应用此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