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麦全程“无人化”生产的建设要求、技术规范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稻麦生产过程中实现“无人化”作业的规划、实施与评价。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Fully Unmanned Rice and Whea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173-2024《稻麦全程“无人化”生产建设规范》是江苏省扬州市发布的关于稻麦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部分
标准对\"无人化\"生产进行了明确界定,指通过信息技术与农业机械深度融合,在稻麦种植过程中实现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和信息化作业。这一定义明确了无人化生产的范围和内涵,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
二、基础设施建设要求
标准规定了无人化生产需要具备的基本设施条件,包括:
1. 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系统,确保各类设备正常运行;
2. 布设高速稳定的无线网络覆盖整个作业区域,为数据传输提供保障;
3. 设置必要的监控中心,用于实时监测和调度生产过程;
4. 配备完善的气象观测站,收集环境信息以指导决策。
三、智能装备配置
标准要求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智能装备,主要包括:
1. 自动驾驶拖拉机,用于精准耕整地;
2. 智能播种机,实现精确播种;
3. 精准施药施肥机,减少资源浪费;
4. 联合收割机,提高收获效率。
四、数据采集与管理
标准强调了数据的重要性,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包括土壤、气象、作物生长等多维度信息,并通过云平台进行集中管理和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安全防护措施
考虑到无人化生产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要求,如设置紧急停止装置、定期维护保养设备、开展操作人员培训等,确保生产过程安全可控。
六、评估与改进机制
标准还建立了评估与持续改进机制,要求定期对无人化生产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以上是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