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喀尔巴阡蜜蜂的品种特征、饲养环境要求、饲养管理技术及蜂蜜生产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喀尔巴阡蜜蜂的养殖、繁育及蜂蜜生产的相关活动。
Title:DB22T 884-2011 Apis mellifera carpathica Beekeeping Standar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2/T 884-2011《喀尔巴阡蜜蜂饲养技术规程》是一项地方标准,主要规范了吉林省范围内喀尔巴阡蜜蜂的饲养管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蜂群建立与管理:标准要求在春季选择健康无病的蜂群作为基础群,每群应保持约1.5万至2万只工蜂,并配备良好的蜂王。在建立新群时,需确保蜂箱内有足够的蜜粉源储备,同时注意防止蜜蜂逃逸。
2. 饲料补充:当外界蜜源不足时,必须及时补充糖浆或花粉饼以保证蜂群正常发育。特别是冬季来临前,要确保蜂群有足够的越冬饲料,通常每框蜂需准备6-8公斤蜂蜜和适量花粉。
3. 疾病防控:标准强调定期检查蜂群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等常见疾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施用相应药物治疗。此外,还提倡通过改善饲养环境来提高蜂群抗病能力。
4. 繁殖季节调控:为了促进喀尔巴阡蜜蜂的高效生产,在春季应适当增加巢脾数量以扩大产卵区,而在秋季则需减少巢脾数量以便于蜂群集中保温。同时,适时更换衰老的蜂王也是维持蜂群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5. 采蜜期管理:在主要蜜源植物开花期间,要加强蜂场巡视频率,确保蜜蜂能够充分采集花蜜而不受外界干扰。如果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导致蜜源中断的情况,则需要提前做好人工饲喂准备。
以上内容概括了DB22/T 884-2011中关于喀尔巴阡蜜蜂饲养管理的关键点,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