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主要病害防控技术、主要虫害防控技术和主要草害防控技术。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小麦生产过程中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Wheat Diseases, Pests, and W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6101T 96—2020《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为科学、规范地开展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防控原则
标准指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这意味着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如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等措施,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几率。同时,在病虫草害发生时,要采取物理、生物与化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治理,避免单一依赖化学农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二、农业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选择经过审定的高产优质且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至关重要。例如,可根据当地主要病害类型,优先选用具有抗锈病或白粉病能力的品种。
2. 合理轮作: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尤其是与非禾本科作物轮作,可以有效打破病原菌或害虫的生活周期,减轻连作障碍带来的问题。
三、化学防治
对于化学药剂的选择和使用,标准强调了安全性与有效性并重。例如,在防治小麦赤霉病时推荐使用戊唑醇或氰烯菌酯悬浮剂,并严格控制用药量及间隔期,确保残留符合国家标准。此外,还要求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药液,避免随意加大浓度导致药害或者抗性增加。
四、物理机械防治
提倡利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这种方法不仅环保而且效果显著。特别是在越冬代成虫羽化高峰期设置杀虫灯,能够有效减少下一代幼虫数量,从而达到控制害虫基数的目的。
五、生态调控
鼓励通过种植绿肥作物、保留田间杂草等方式构建良好的农田生态系统。一方面可以提供天敌栖息场所,增强自然控制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间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
六、监测预警体系建立
建立健全病虫草害监测网络,定期开展调查取样,及时掌握发生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上报,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防控策略。同时,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户识别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总之,《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指导方案,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