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总体要求、功能布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山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Mountain Tourism - Part 43: Guidelines for Public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7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T 1401.43-2023 山地旅游 第43部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是贵州省发布的关于山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
标准要求在山地旅游区域合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厕所、医疗急救点等。其中,游客服务中心应设置在交通便利的位置,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并配备电子显示屏、休息区、咨询台等功能区。停车场需满足高峰期停车需求,建议按每百名游客配置一个车位的标准设计。厕所建设要符合环保要求,提倡使用生态厕所,并确保无障碍设施齐全。
二、信息咨询服务
规定指出,各山地旅游景区应建立完善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要求游客服务中心提供中英文双语服务,内容涵盖景区简介、线路推荐、天气预报、安全须知等。同时,鼓励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为游客提供实时信息查询和在线预订服务。
三、安全保障措施
强调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对于高风险项目,比如攀岩、滑翔伞等,必须具备专业资质的操作人员和必要的防护装备。此外,还要求设立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充足的救援设备,并与当地医疗机构保持密切联系,确保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在设施建设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提倡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推广节能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同时,加强对游客环保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大家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五、服务质量评价体系
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服务质量评估机制,通过定期收集游客反馈意见来不断改进服务水平。指标体系涵盖了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投诉处理等多个维度,旨在全面提升游客满意度。
以上就是对《DB52/T 1401.43-2023 山地旅游 第43部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促进贵州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山地旅游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