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草种植的产地环境、选地整地、种苗繁育、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艾草的规范化种植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Arguth Leaf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2218-2024 中药材 艾草种植技术规程》是湖北省发布的关于艾草种植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在选址与整地部分,要求种植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且疏松肥沃的地块。土壤pH值应在6.5到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这表明艾草适合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环境中,良好的土壤结构和养分条件能够促进其健康生长。
关于繁殖材料的选择,规定需选用品种纯正、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或二年生植株作为种苗。这样可以保证种苗具有优良的遗传特性和较强的抗逆能力,为后续高产稳产奠定基础。
在田间管理方面,强调要合理密植,一般每亩栽植3000至4000株。同时,要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良好。适时追肥也很关键,建议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配合施用有机肥,确保养分供应均衡。
病虫害防治上提倡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方法和生物手段相结合的方式。例如通过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设置防虫网阻隔害虫侵入,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数量等。必要时可使用高效低毒农药,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采收前的安全间隔期。
收获环节则明确指出,当艾草主茎顶部开始开花时即可采收。此时叶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药用价值最大。收割时应保留基部约10厘米左右的茎秆,以便第二年的再生长。收获后的艾草应及时晾晒干燥,避免霉变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