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梅河大米的术语和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地理标志产品相关规定批准保护的梅河大米。
Title:Geographical Indication Product - Meihe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地理标志产品 梅河大米》(DB22/T 1129-2007)是吉林省梅河口市地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梅河大米的术语和定义、保护范围、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收获、加工、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适用于在梅河口市辖区内按照本标准种植并加工的大米。
2. 保护范围:梅河大米的地理标志保护范围限定于梅河口市行政区域内,包括其下属的多个乡镇。这一限定确保了产品的地域独特性和品质一致性。
3. 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土壤类型为黑钙土或草甸土,pH值在6.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3%。灌溉用水需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这样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保证了大米的质量。
4. 品种选择:推荐使用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种,如吉粳88号等。这些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和优良的食味品质。
5. 栽培技术:强调采用科学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包括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特别是要注重水分管理,采取浅水勤灌的方式促进根系发育。
6. 收获与加工: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时即可收获,避免过早或延迟收割影响品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碾磨程度,保持米粒完整度,同时注意清洁卫生以防止污染。
7. 质量要求:成品大米必须满足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安全指标的要求。其中,垩白率不得超过20%,直链淀粉含量应在18%-22%范围内,重金属残留量必须低于国家标准限值。
8. 检验方法与规则:对于每批产品都需按照规定的项目进行全面检测,并依据抽样方案判定是否合格。此外还明确了复检程序及相关责任。
9.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所有销售出去的产品都应当标注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并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加以保护。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潮防晒,入库储存时则需要维持适宜的温湿度条件。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 梅河大米》不仅涵盖了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技术指导,而且充分体现了对产品质量的高度关注。它为梅河大米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