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犊牛小群饲养环境中设施要求、空气质量控制、温湿度管理、光照与通风条件、卫生防疫措施及日常管理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范围内奶犊牛的小群饲养环境控制及相关管理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nvironmental Control of Small Group Rearing of Dairy Calv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41-2024《奶犊牛小群饲养环境控制技术规范》是河北省发布的关于奶犊牛饲养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奶犊牛的饲养环境、设施设备、卫生防疫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奶犊牛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首先,标准中明确了奶犊牛舍的基本要求。奶犊牛舍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和保温性能,确保舍内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具体来说,犊牛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5℃至25℃之间,相对湿度控制在50%至70%范围内。夏季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安装遮阳网或使用风扇等;冬季则需加强保暖,可采用加厚垫草或安装供暖设备。
其次,关于饲养密度的规定也非常重要。每头奶犊牛的最小活动面积不得少于1.5平方米,以保证其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同时,饲料槽和饮水器的数量要充足,避免因争抢而影响正常进食。此外,还应定期清理粪便,保持圈舍清洁卫生,防止疾病传播。
再者,对于饲料的质量与供应也有严格要求。饲料应当新鲜、无霉变,并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每日至少提供两次喂养,早晚各一次,每次喂养量根据犊牛年龄及体重合理调整。初生至两个月龄的犊牛主要以牛奶为主食,之后逐渐过渡到全混合日粮(TMR)。
另外,标准还强调了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的重要性。新生犊牛应在出生后尽快完成第一次免疫接种,并按照规定时间间隔进行后续加强针注射。同时,每月应对犊牛进行一次体内外寄生虫检查,必要时实施药物治疗。
最后,本标准还提出了环境保护方面的考量。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尿液、粪便等需要经过适当处理后再排放,避免污染周边环境。可以采用堆肥法将固体废物转化为有机肥料用于农田施肥,液体废弃物则可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供自身使用或者出售给其他用户。
总之,《奶犊牛小群饲养环境控制技术规范》为奶犊牛的科学化、规范化饲养提供了指导依据,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按照这些要求执行,才能有效保障奶犊牛健康成长并提高整体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