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电梯安全状况评估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评估程序、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报告以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在用乘客电梯、载货电梯的安全状况评估。
Title:Assessment Specification for Elevator Safety Condi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K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2496-2024电梯安全状况评估规范》是安徽省地方性标准,旨在规范电梯安全状况的评估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在用乘客电梯、载货电梯以及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状况评估。明确了评估对象包括多种类型的电梯设备。
2. 术语和定义:
- 安全状况评估:指对电梯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价的过程。
- 隐患: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不安全因素或状态。
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基础概念支持。
3. 评估内容与方法:
- 技术资料核查:要求检查电梯的设计文件、安装验收报告等资料是否齐全有效。
- 现场检验:涵盖驱动主机、控制柜、轿厢、层门等部件的技术指标检测。
- 功能试验:如紧急停止、超载保护等功能是否正常运行。
- 环境适应性测试:考察电梯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表现。
4. 评估周期:
- 建议每两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对于使用频率高或者存在特殊风险的电梯可适当缩短周期。
- 新投入使用的电梯应在投入使用后三个月内完成首次评估。
5. 隐患分级与处理:
- 将发现的问题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个等级。
- 对于重大隐患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并由专业机构复核确认整改效果。
6. 记录与报告:
- 要求形成详细的评估记录表单,包含检查项目、结果描述及处理建议等内容。
- 最终出具书面报告提交给相关责任单位存档备查。
7. 人员资质要求:
- 执行评估工作的人员需具备相应资格证书,并熟悉本标准的各项规定。
通过上述条款可以看出,《DB34/T 2496-2024》从多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电梯安全状况评估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公众乘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