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蓝莓巢蛾测报调查方法及绿色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测报调查方法、绿色防控技术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蓝莓巢蛾的监测、预报与绿色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ueberry Nest Moth Monitoring and Green Control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26T 250-2024蓝莓巢蛾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蓝莓种植过程中对蓝莓巢蛾的监测、调查以及绿色防控工作。以下是根据该标准的重要条文进行的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蓝莓巢蛾”这一术语的定义,即危害蓝莓植株并形成虫巢的一类昆虫。准确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后续的测报调查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识别目标害虫的能力。
二、监测方法
1. 诱捕器设置
标准规定了诱捕器的设置密度为每公顷不少于3个,并且要求均匀分布于果园内。诱捕器应悬挂于离地面约1.5米的高度,以确保能够有效捕捉飞行中的成虫。此外,诱捕器的更换频率为每周一次,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2. 调查周期
每月至少开展两次调查活动,分别在月初和月中进行。调查时需记录每个诱捕器中捕捉到的蓝莓巢蛾数量,并计算出平均值作为参考依据。
三、绿色防控措施
1. 物理防治
推荐使用黄板诱杀成虫的方法,黄板的颜色和粘性可以有效吸引并固定住飞来的成虫。同时建议在冬季修剪时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减少越冬幼虫的数量。
2. 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天敌如寄生蜂等自然控制蓝莓巢蛾种群的增长。可以通过人工释放天敌的方式增强其作用效果。此外,在必要情况下可喷洒微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但要遵循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3. 化学防治
当其他非化学手段无法有效控制害虫密度时,才允许采用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进行喷雾处理。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并注意轮换不同类型的药剂以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四、培训与宣传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标准还强调了定期举办培训班的重要性,内容涵盖理论知识讲解与实践技能培训两部分。同时,通过发放科普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农户普及科学防控理念,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综上所述,《DB5226T 250-2024蓝莓巢蛾测报调查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执行步骤和技术指导,还强调了环境保护意识,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同时促进了生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