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预警流程、评估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地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相关工作。
Title:Geological Disaster Regional Meteorological Risk Warning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989—2024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地质灾害与气象风险预警的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进行评估和预警,从而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地质灾害”、“气象因素”、“风险预警”等关键术语的概念。例如,“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而“气象因素”则是指影响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变化的大气状态及其变化过程。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统一的语言基础,确保了各参与方在相同语境下讨论问题。
二、预警流程
标准规定了从信息收集到发布预警的完整流程。首先要求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包括但不限于降雨量、土壤湿度、地下水位等数据采集点。接着是对历史灾情资料的整理分析,结合当前气象条件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强度。最后根据预测结果制定相应的预警级别,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这一流程强调了数据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对于提高预警准确率至关重要。
三、预警等级划分
本标准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划分为四个级别:Ⅰ级(极高风险)、Ⅱ级(高风险)、Ⅲ级(中等风险)和Ⅳ级(低风险)。不同级别的预警对应不同的应对措施。例如,在Ⅰ级预警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撤离;而在Ⅳ级预警条件下,则可以采取加强巡查等方式加以防范。这种分级管理既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也兼顾了实际操作中的灵活性。
四、信息发布
关于如何有效地向公众传达预警信息,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方面要保证信息传递渠道畅通无阻,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介同时推送;另一方面还需注意语言表达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导致理解困难。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于偏远山区等特殊地区要加强宣传力度,确保每个角落都不遗漏。
五、应急响应
当收到较高级别的预警信号后,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需要迅速行动起来。这不仅包括调动救援力量赶赴现场勘查情况,还包括协调物资供应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等方面的工作。标准还指出,在紧急情况下允许适当简化程序以加快反应速度,但同时也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违法乱纪行为。
六、培训演练
为了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标准建议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并组织模拟演习来检验预案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参与者熟悉整个处置过程,增强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突发状况。
综上所述,《DB64/T 1989—2024地质灾害区域气象风险预警规范》是一部非常实用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文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更高效地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希望社会各界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