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环境设施、人员培训、信息管理及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的建设和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Age-friendly Medical Institutions Constr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5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4/T 1986—2024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价规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医疗机构改善服务环境和服务方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安全、便捷和舒适的医疗服务。以下将从几个关键条款出发,对这一标准进行深度解读。
关于无障碍设施的建设
标准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配备无障碍设施。这不仅包括物理层面的无障碍通道、电梯等硬件设施,还要求在设计上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例如,地面应采用防滑材料,避免因湿滑导致摔倒;扶手的高度和宽度需适合老年人使用;标识牌应清晰且位置显眼,方便视力不佳的老人识别。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医院还应该设置专门的轮椅通道,并确保这些通道畅通无阻。
医疗服务流程优化
为了提高老年患者的就医体验,标准强调要简化挂号、缴费、取药等环节的操作流程。比如,可以设立“老年人优先”窗口,减少他们排队等候的时间;在自助设备旁安排工作人员协助操作,帮助不会使用电子设备的老年人完成相关业务。同时,鼓励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预约挂号、检查结果查询等功能,但同时也必须保留传统的人工服务模式,满足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需求。
人文关怀与心理支持
除了物质条件上的改善,精神层面的关注同样重要。标准建议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为住院的老年患者提供陪伴聊天、阅读报纸杂志等服务,缓解其孤独感。医护人员还需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在与老年患者交流时保持耐心和尊重,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给予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当发现有抑郁倾向或存在其他心理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时,应及时转介给专业心理咨询师处理。
培训教育体系建立
为确保上述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标准特别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员工培训机制。所有涉及直接接触老年群体工作的人员都必须接受专门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技能培训,内容涵盖但不限于老年医学基础知识、沟通艺术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只有经过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以此保证服务质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总之,《DB64/T 1986—2024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评价规范》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要求,旨在构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老年友好型”医疗服务体系。这对于提升整个社会对老龄化问题的认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