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艾条(柱)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艾条(柱)的生产加工企业及相关单位。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Stick (Cylinder) Process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Z63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11T 0034-2024 艾条(柱)加工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六安市发布的关于艾条和艾柱加工的技术标准。该标准从原料选择、生产工艺到成品质量检验等多个环节进行了规范,旨在提升产品质量,推动艾灸行业的健康发展。以下将对标准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料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艾叶应选用当年采摘的新鲜或干制艾叶,要求无霉变、无污染且不含杂质。其中,艾叶的挥发油含量不得低于0.5%,灰分不超过8%。此外,艾绒的选择也极为严格,需确保其纯净度高,纤维长度适中,通常在1.5至2厘米之间。这一规定有助于保证艾条和艾柱燃烧时的稳定性和药效的持久性。
二、生产工艺流程
1. 筛选与分级:艾叶经过初步筛选后,按照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级处理,以确保后续工序的一致性。
2. 干燥与储存:新鲜艾叶需在通风干燥条件下自然晾晒至含水量低于10%,并储存在阴凉干燥处以防霉变。
3. 碾制与提纯:采用传统石臼或现代化机械设备将艾叶碾压成细绒状,并通过筛网过滤去除粗大颗粒。
4. 包裹成型:根据产品规格要求,使用专用工具将艾绒均匀包裹在棉纸或其他材料上,形成圆柱形艾条或锥形艾柱。
5. 检验入库:成品需经过外观检查、重量测量及燃烧性能测试等多项指标检测,合格后方可包装入库。
三、质量控制要点
1. 外观质量:艾条表面应光滑平整,无明显裂痕或破损现象;艾柱外形规整,高度误差不得超过±2毫米。
2. 燃烧特性:点燃后应能持续稳定燃烧,烟雾量适中且无刺鼻气味;燃烧时间不少于15分钟。
3. 药物成分:依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艾条中主要活性成分如β-蒎烯、莰烯等含量须达到规定值。
4. 卫生安全:生产过程中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不得检出重金属超标及微生物污染情况。
四、储存与运输建议
成品应存放在温度低于30℃、相对湿度低于70%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的影响。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潮、防晒措施,防止外包装受损导致产品质量下降。
综上所述,《DB3411T 0034-2024 艾条(柱)加工技术规程》为艾灸产品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对于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