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六月黄”商品河蟹池塘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六月黄”商品河蟹的池塘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ond Culture of Juvenile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as June Yellow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六月黄”商品河蟹池塘养殖技术规程》(DB3411/T 0031-2024)为安徽省池州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六月黄”商品河蟹的养殖技术流程,提高养殖质量和经济效益。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选址与池塘准备
标准要求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且无污染的区域。池塘面积以20至50亩为宜,水深控制在1.2至1.5米之间。在放养前需清塘消毒,通常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彻底清塘,杀灭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生物。池塘底部应平整,保持适度淤泥厚度,同时配备增氧设备以确保水体溶解氧充足。
二、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质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成效。标准规定苗种来源必须合法合规,要求亲本健康无病害,规格整齐一致。放养密度要适中,一般每亩投放扣蟹苗800至1000只。放养时间宜选在春季气温稳定回升后,具体时间为3月中下旬至4月初。放养前需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至10分钟。
三、饲料投喂
合理投喂是保证河蟹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杂鱼虾等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河蟹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占河蟹体重的5%至8%。投喂次数为每天两次,早晚各一次,傍晚为主要投喂时段。同时,需定期检测饲料质量,确保营养均衡。
四、水质管理
良好的水质环境有助于河蟹快速生长。“六月黄”商品河蟹养殖期间,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标准强调定期监测水温、pH值、溶解氧等指标,保持适宜范围。建议每月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为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在高温季节,可适当增加换水频率并开启增氧机,防止缺氧现象发生。
五、病害防控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病害防控的基本原则。标准提出建立完善的防疫体系,包括定期巡查、水质检测以及适时施药等措施。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药物,推广生物制剂和生态防控技术,减少化学药品使用量。
通过以上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可以看出,《六月黄”商品河蟹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选址到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还特别突出了绿色环保、高效安全的发展理念,对于推动当地河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