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评价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能源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中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建设与评价工作。
Title:Evaluation Criteria for Cybersecurity Protection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nergy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
国际标准分类号: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建设是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的核心环节。2024年发布的《TCERS 0043-2024 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评价》(以下简称“新标准”)相较2021年发布的旧版,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进行了多项优化和细化。本文聚焦于新老版本标准中“网络边界防护要求”的差异,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对新标准中的相关条文进行深入解读,以帮助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精准地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旧版标准中,网络边界防护主要从“防火墙部署”、“入侵检测系统”等基础技术层面提出要求,内容较为笼统,缺乏对具体实施路径的指导。而新版标准则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边界防护应覆盖“设备层、网络层、应用层”三个维度,并强调了“动态防御机制”和“零信任架构”的引入。这一变化体现了当前能源行业对网络安全防护从“被动防御”向“主动防御”转变的趋势。
以“动态防御机制”为例,新标准明确要求企业应建立基于流量分析、行为识别和威胁情报的动态防护体系。这意味着企业不能仅依赖传统的静态策略,而需要通过持续监控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并响应潜在威胁。例如,在能源企业的生产控制系统中,某些异常访问行为可能与正常操作混淆,传统方式难以识别。而通过动态防御机制,可以结合用户身份、时间、位置等因素综合判断,从而有效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此外,新标准还特别强调了“零信任架构”的落地实践。该架构主张“永不信任,始终验证”,即无论内部还是外部用户,都需经过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权限控制。在能源企业中,由于涉及大量关键基础设施和敏感数据,零信任架构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整体安全水平。例如,在远程运维过程中,运维人员必须通过多因素认证、设备指纹识别等方式完成身份验证,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访问核心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部分中小型能源企业可能在技术储备和资源投入上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如何将动态防御和零信任架构与现有系统无缝集成,也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企业在推进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分阶段实施,优先保障关键业务系统的安全。
综上所述,《TCERS 0043-2024》在网络安全防护方面的更新,不仅提升了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也为能源企业提供了更具指导性的实施路径。特别是在“动态防御机制”和“零信任架构”方面,新标准的引入标志着能源行业网络安全防护理念的全面升级。企业应充分理解并落实这些变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推动数字化转型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