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设施番茄灰叶斑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监测与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天津市范围内设施番茄灰叶斑病的综合防控。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Gray Leaf Spot Disease in Greenhouse Tomato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设施番茄灰叶斑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15/T 3390—2024)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番茄灰叶斑病防控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病害诊断:规程明确指出,当田间出现叶片上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边缘明显,中央部分颜色较浅时,应考虑为灰叶斑病。此时应及时取样送检,通过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等特征来确诊。
2. 农业防治措施:
- 轮作制度:要求与非茄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的轮作,避免连作导致病原菌积累。
- 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 水肥管理:采用滴灌方式灌溉,避免大水漫灌;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3. 化学防治方法:
- 药剂选择:推荐使用多菌灵、甲基硫菌灵等广谱性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
- 施药时间:在发病初期即开始用药,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施2-3次。
- 安全间隔期: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的规定执行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上市。
4. 物理防治手段:
- 温汤浸种:用52℃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10分钟后再播种,可以有效杀灭种子表面附着的病原菌。
- 高温闷棚:夏季休棚期间可利用太阳能进行高温闷棚消毒,温度达到60℃以上持续24小时以上。
5. 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各地区需建立健全病害监测网络,定期巡查田间情况,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一旦发现病情加重趋势,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扩散。
通过上述措施的综合应用,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设施番茄灰叶斑病的发生与发展,保障番茄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