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坝上地区杨树低效林改造的技术要求、改造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坝上地区杨树低效林的改造及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Low-efficiency Poplar Forests in Bashang Are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37—2024《坝上地区杨树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是针对河北省坝上地区特定生态环境条件下,对杨树低效林进行科学改造的技术规范。以下从规程中挑选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目标
规程明确指出适用于坝上地区以杨树为主的低效人工林的更新改造工作。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生态功能和服务能力。这表明该规程注重实际操作性和长期效益,旨在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标。
二、改造对象判定标准
规程提出改造对象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是林分郁闭度低于0.4且生长量明显下降;二是存在严重病虫害或自然灾害导致大面积死亡;三是林木年龄超过设计轮伐期但仍未达到预期采伐指标。这些标准为基层林业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判断依据,有助于精准识别需要改造的林地。
三、改造方式选择
根据林分现状和改造目的不同,规程推荐了三种改造方式:抚育间伐、补植补造以及全面更新。对于郁闭度较低但仍有部分健康树木存在的林分,建议采用抚育间伐结合补植补造的方式;而对于完全退化的林地,则需实施全面更新作业。这种方式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确保每一块林地都能得到最适合的处理方案。
四、抚育间伐技术要点
在抚育间伐过程中,规程强调要保留优势木种,并按照一定密度要求进行疏伐。具体来说,每次采伐后保留的株数不得少于原数量的60%,并且要求伐去病弱木、竞争木等非必要个体。此外,在春季或秋季进行作业可以减少对树木生理活动的影响,提高成活率。
五、补植补造方法
当原有林分无法满足生态需求时,规程提倡通过播种造林或者容器苗栽植来补充新植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苗木时要优先考虑抗逆性强、适应当地气候特点的品种。同时,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适当改良处理,比如施加有机肥以改善土质条件,为幼苗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六、全面更新施工流程
对于那些已经完全丧失生产能力的老化林区,规程给出了详细的更新程序。首先是彻底清除旧有植被,包括砍伐所有残留树木并清理地面杂物;接着是深耕整地,深度不低于30厘米,以便后续播种或定植能够顺利开展;最后按照规划好的布局实施新造林任务,并加强后期管护直至形成稳定的新林分。
结语
综上所述,《坝上地区杨树低效林改造技术规程》是一部兼具理论指导意义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地方性标准文件。它不仅总结了多年来坝上地区林业发展的经验教训,还结合最新的科技成果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希望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同仁们能够认真学习领会其中的精神实质,在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共同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