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鉴定的术语和定义、鉴定指标、鉴定方法及结果评价。本文件适用于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评价及相关研究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dentification of Water-saving Wheat Germplasm Resour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T 5901—2024《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是河北省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内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的鉴定工作。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在特定地理和生态条件下进行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的评价。
鉴定指标与方法
标准中列出了多个关键的鉴定指标及其相应的检测方法。例如:
- 抗旱性鉴定:通过田间试验评估小麦在干旱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包括叶片萎蔫程度、根系活力等。
- 水分利用效率测定:采用称重法或稳定同位素技术测量小麦在整个生育期内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情况。
- 生理特性分析:如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脯氨酸、可溶性糖)及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这些指标的选择基于节水型小麦的核心特点——能够在有限水资源条件下保持较高产量和品质。
数据记录与报告
对于每次鉴定活动,要求详细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并按照统一格式编制报告。报告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实验设计概要
- 观测结果统计分析
- 结论与建议
良好的数据管理和透明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并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鉴定工作的准确性,标准特别强调了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这包括定期校准仪器设备、实施平行对照实验以及采用盲样测试等方式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之,《节水型小麦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为河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开展节水型小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