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厚度施工的技术要求、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采用大厚度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公路工程施工及验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Thick-layer Construction of Cement-stabilized Macadam Base Course for Highway - Hebei Standard DB1311T 044-2024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1/T 044-2024《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厚度施工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公路工程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厚度施工的技术标准。这项规范的发布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对于提高工程质量、保障道路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规范中的重要条文进行深入解析。
材料选择与配比设计
1. 原材料质量要求
规范明确指出,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大厚度施工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其中,集料应选用质地坚硬、清洁且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砾石;水泥则需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并且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结块的水泥。
2.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的设计是确保路面性能的关键环节。根据规范要求,在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时,应通过重型击实试验来获取数据。同时,还需考虑实际施工条件下的变化因素,如气候条件、运输距离等,合理调整水灰比及水泥用量,以达到最优的强度和稳定性。
施工工艺流程
1. 拌合与摊铺
拌合过程中要保证各种材料均匀分布,避免出现离析现象。摊铺作业前应对下承层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平整度、压实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摊铺机应保持匀速前进,避免中途停顿造成接缝不平顺。
2. 碾压成型
碾压是形成稳定结构层的重要步骤。规范强调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的操作顺序,每阶段均需严格按照规定的速度和遍数进行。特别是在大厚度情况下,更要注意控制好各层之间的衔接时间,防止因等待过久而导致上下层结合不良。
质量控制与检测
1. 压实度检测
压实度是衡量基层密实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规范规定了不同深度位置处的压实度标准值,并推荐采用核子密度仪或灌砂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现场测定。
2. 弯沉值测试
弯沉值反映了路面整体承载能力的好坏。施工完成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弯沉测试,确保整个路段的弯沉值符合设计要求。
安全环保措施
1.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在大厚度施工过程中,由于机械操作频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严格执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
2. 环境保护措施
针对施工期间可能产生的扬尘污染等问题,规范提出了具体的防治对策,比如设置围挡、洒水降尘等措施,力求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厚度施工技术规范》为公路建设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学习掌握,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公路工程的质量水平,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