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测墒补灌种植的术语和定义、测墒方法、补灌原则、播种与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关键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内玉米生产的测墒补灌种植技术指导。
Title:Corn Moisture Measurement and Supplementary Irrigation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测墒补灌种植技术规程》(DB1311/T 043-2024)是一项针对河北省衡水市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当地玉米种植中的测墒与补灌操作流程,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和作物产量提升。以下将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部分明确了“测墒”、“补灌”等核心概念。测墒是指通过仪器设备检测土壤含水量的过程;补灌则是根据测得的数据适时适量地补充灌溉。这一定义为后续具体操作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衡水市行政区域内采用测墒补灌方式种植的春播或夏播玉米田块。这意味着它主要面向衡水地区的农业生产者,同时也强调了不同季节种植条件下适用性的一致性。
三、测墒方法
规程推荐使用TDR(时域反射仪)作为主要测量工具,并规定了取样深度及频率。例如,在生长前期每5天测定一次,在中期则缩短至3天一次。此外还要求记录每次测量的具体时间和天气状况等因素,以便分析数据变化趋势。
四、补灌标准
当土壤有效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70%时即需启动补灌程序。同时明确了单次最大灌溉量不得超过15毫米,且相邻两次补灌间隔不少于7天。这些限制条件有助于防止过度灌溉造成资源浪费或土壤板结等问题。
五、节水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规程提出了多项节水建议。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安排播种密度、选用抗旱品种以及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这些内容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包括了农业生产的综合考量。
六、实施效果评估
最后,规程强调了定期开展效果评估的重要性。要求农户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比实际产量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并据此调整下一年度的操作方案。这样可以确保技术措施能够持续改进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综上所述,《玉米测墒补灌种植技术规程》(DB1311/T 043-2024)通过对测墒补灌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为衡水市乃至类似气候区内的玉米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精准农业理念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