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脱毒苗繁育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质量控制及档案管理。本文件适用于马铃薯脱毒苗的繁育与生产。
Title:Potato Virus-free Seedling Breed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马铃薯脱毒苗繁育技术规程》(DB1509T 0008-2024)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地区针对马铃薯脱毒苗繁育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脱毒苗”、“茎尖剥离”等术语的定义。其中,“马铃薯脱毒苗”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去除马铃薯植株中病毒侵染后培育出的无病毒幼苗。准确理解这些术语有助于把握整个繁育过程的核心概念。
二、脱毒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应选择健康无病害的种薯作为脱毒材料,并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清洗消毒。具体操作包括先用清水冲洗干净泥土,再用75%酒精浸泡30秒,接着用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最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以上。这一环节强调了严格的卫生条件控制,以确保后续培养的成功率。
三、外植体的取材与接种
根据标准要求,外植体需从种薯的芽眼部位切取,大小约为0.3-0.5cm³。接种时要保证刀具锋利且经过高温灭菌处理,同时操作环境必须达到万级净化标准。此外,还特别提到接种后的培养基pH值应控制在5.8±0.2之间,温度维持在25℃±2℃范围内。这些细节对于促进外植体正常生长至关重要。
四、增殖培养
标准明确了增殖培养的具体参数:培养周期一般为30天左右,每瓶培养基可容纳1-2个芽点。当芽点长至1-2cm时即可进行继代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此阶段需要定期检查并剔除污染或异常生长的植株,以保持整个群体的健康状态。
五、生根培养
进入生根培养阶段后,建议使用含有适量IAA(吲哚乙酸)或其他促根激素的培养基。通常情况下,生根时间约为20天,待根系发育良好且长度达到2-3cm时即可移栽至温室进行驯化。此部分着重突出了激素配比的重要性以及对根系健康的重视程度。
六、驯化与定植
驯化期间,需逐步降低环境湿度并增加光照强度,直至适应自然条件。定植前还需检测苗木是否携带病毒,合格者方可用于大田生产。整个驯化过程大约持续10-15天,期间要注意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综上所述,《马铃薯脱毒苗繁育技术规程》(DB1509T 0008-2024)从材料准备到最终定植涵盖了完整的繁育流程,并对每个步骤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遵循该标准能够有效提高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与产量,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