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管理工作。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Raw Material of Food Production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663-2023《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原料管理流程,确保食品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原料采购环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原料采购的基本要求:“企业应建立并执行原料供应商评估制度。”这意味着企业在选择原料供应商时不能随意决定,而需通过一系列评估程序来确认供应商的资质和能力。评估内容至少包括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能力以及过往供货记录等。此外,“采购合同或订单中应明确质量要求和技术指标”,这强调了在签订合同时必须清晰界定双方的责任与义务,避免因条款不清引发争议。
入库验收环节
关于入库验收,“原料到达后应及时进行感官检查及必要的理化检测。”这一规定是为了保证进入仓库的每一批次原料都符合既定标准。感官检查主要涉及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而理化检测则可能涵盖水分含量、重金属残留等项目。同时,“验收合格后的原料方可入库,并做好标识和记录。”标识有助于后续追溯来源,记录则便于日后查阅分析。
贮存养护环节
对于贮存条件,“不同种类的原料应当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这是基于食品安全考虑提出的必要措施。例如,易挥发性物质与普通食品分开存放可以防止串味现象发生。另外,“定期检查库存原料状态,发现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产品立即处理。”这项要求体现了动态监控的重要性,能够有效预防因疏忽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使用前准备环节
在使用之前,“应对原料进行清洁整理,去除杂质和不可食用部分。”此步骤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品质。“清洗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规定”,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确保清洗过程不会引入新的污染物。“根据生产工艺需求合理安排投料顺序”,这不仅影响生产效率,也关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综上所述,《食品生产企业原料管理规范》从采购到使用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化的指导,为企业提供了具体的实施路径。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操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