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医疗废物从产生、收集、运输到处置全过程的技术要求和安全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过程,指导相关单位规范操作,确保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afe Colle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Disposal of Medical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Z 12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医疗废物安全收运处置技术规范》(DB4403/T 395—2023)是深圳市地方性技术标准,旨在规范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和处置工作,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收集环节要求
条文:6.1 医疗废物分类与包装
医疗机构应按照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及病理性废物五大类分别收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专用包装袋或容器。每个包装物或容器外表面均需粘贴警示标识。
解读:这一条款强调了医疗废物分类的重要性。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具有不同的危害特性,统一分类可以确保后续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明确标识有助于识别危险源,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条文:6.2 收集点设置
应在诊疗区、病房等产生医疗废物的主要区域设立独立且封闭的暂存间或暂存柜,并配备防渗漏设施。
解读:合理布局收集点不仅便于日常管理,还能减少污染扩散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可能含有传染性因子的废物而言,良好的密封条件至关重要,可有效防止有害物质泄漏到环境中去。
运输环节规定
条文:7.1 车辆选择与维护
用于运送医疗废物的专业车辆应当具备密闭性能良好、易于清洁消毒的特点,并定期接受专业机构检测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解读: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是保障整个流程顺利开展的基础。密闭设计可以避免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事故;而定期检修则能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隐患,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以及沿途居民的安全。
条文:7.2 运输路线规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路径时应尽量避开人口密集区,并考虑天气状况等因素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解读:规划最优路线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意外情况导致的损失风险。此外,考虑到特殊天气条件下驾驶难度增加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处置环节细则
条文:8.1 焚烧处理要求
采用焚烧法处置医疗废物时,炉温不得低于1100℃,并且需要持续监测排放气体浓度是否达标。
解读:焚烧是最常见的医疗废物最终处理方式之一。设定最低温度限制是为了确保彻底消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及其孢子;同时通过实时监控系统来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则体现了环保理念贯穿始终的原则。
条文:8.2 填埋场选址标准
填埋场所选位置必须远离水源保护区、居民点以及其他敏感目标,并且要经过充分论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解读:填埋作为一种较为传统的处理手段,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仍占有一定比例。但是由于其自身存在诸多局限性,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源头上杜绝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