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重要活动场所电力设施的配置要求和电气运行管理规范。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范围内重要活动场所的电力设施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及运行维护管理。
Title:Specification for Power Facilities Configuration and Electrical Operation Management of Important Event Venues
中国标准分类号:F06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393—2023 重要活动场所电力设施配置与电气运行管理规范》是深圳市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3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重要活动场所的电力设施配置及电气运行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重点条款一:电力负荷分级与供电方式
标准规定重要活动场所应根据用电设备的重要性将其分为特别重要负荷、一级负荷和二级负荷三类,并提出相应的供电方式。特别重要负荷需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其中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一级负荷需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且在两路电源切换时不能中断供电;二级负荷宜采用双回路供电,当一路电源中断时,另一路电源能自动投入运行。这一规定确保了重要活动场所的电力供应可靠性,避免因停电造成重大影响。
重点条款二:应急电源配置
标准明确要求特别重要负荷应配置不间断电源(UPS)装置或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应急电源,并设置专用配电室。应急电源的容量应满足所有特别重要负荷同时满载运行的需求,且需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启动试验,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此外,应急电源的切换时间应符合设备允许的最大断电时间要求。这些措施旨在保障重要活动期间电力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重点条款三:防雷与接地系统
标准强调重要活动场所必须建立完善的防雷与接地系统,包括外部防雷装置、内部防雷措施以及等电位联结。外部防雷装置应根据建筑物高度和所在区域雷击密度合理布置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内部防雷则通过屏蔽、等电位联结和安装浪涌保护器等方式减少雷电电磁脉冲的危害。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需满足相关规范要求。良好的防雷与接地系统可以有效防止雷击引发的设备损坏和人身伤害。
重点条款四:电气运行管理制度
标准要求重要活动场所建立健全电气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值班制度、巡视检查制度、操作票制度、事故处理制度等。值班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巡视检查应定期开展,发现隐患及时整改。操作票制度要求所有电气操作必须填写操作票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事故处理过程中要遵循先保人身安全再保设备安全的原则,迅速隔离故障点,恢复非故障设备正常运行。健全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电气运行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重点条款五:应急预案与演练
标准明确规定重要活动场所应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涵盖电力系统故障、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多种突发事件场景。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处置流程、物资准备等内容,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通过实战演练可以提升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确保关键时刻能够快速响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以上是对DB4403/T 393—2023中几个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该标准为重要活动场所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各相关单位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